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论文:(金洁) 浅谈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
发布时间:2018.12.21

中学语文

浅谈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

内容摘要古典小说作为中华文学的瑰宝,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等待被挖掘。中学语文古典小说课堂教学中,需要抓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多角度解读名著、注重引导阅读原著和引入名著改编影视等四个方面进行中学生古典小说阅读指导。

关键词古典小说  阅读兴趣  多角度解读  文本

 

中国古典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状况。在中学语文中安排中国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更能使学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小说作为一种深沉的文化载体,其典雅韵致的词汇和独特的故事魅力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中国古典小说也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个学期都有古典小说的节选内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范进中举》等等。但中学语文课本中节选的古典小说篇幅长、容量大,在课堂时间内很难将大量的信息完全传输给学生。且古典小说与现实距离太远,许多学生对于小说内涵无法理解,因而产生隔膜感,造成阅读障碍。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古典小说学习产生腻烦和抵触心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应该思考的。

    一、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要以最大的限度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古典小说产生兴趣,才会学得主动,才能坚持阅读与深入挖掘。由于时代相隔久远,中国古典小说与学生的生活存在极大的差距,学生不易理解,而他们阅读古典小说,也往往是为读经典而读经典,为学名著而学名著,缺乏真正的阅读动机。因此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潜入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然后才是回味、咀嚼。

中学生读小说,比较喜欢追求小说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他们对于小说内容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看热闹”上,古语曾有“少读水浒,老看三国”之说,就是因为多数年轻人喜欢看水浒里梁山好汉揭竿而起那样轰轰烈烈的故事,觉得热闹有趣,而不喜欢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三国里的运筹帷幄、兵法谋略。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浅薄,而应该因势利导,将其作为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起点。先以“热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小说内容先有较为明确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挖掘与探究,逐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而鉴赏中国古典小说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审美主体发现小说的美、体会小说的美,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在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的课堂中,审美主体是学生,而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满堂灌”,要善于引导发问,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因兴趣而学,因疑问而主动思索。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多角度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解读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还担负着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所以说教倾向明显,容易影响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影响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将学生的理解能力局限于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以及教师教学经验中积累下的条条框框之内。例如学习《范进中举》一文,历年以来,我们对于范进的解读无非是抱着嘲笑不屑的态度,认为他是一个迂腐不化、可悲又可笑的“老夫子”,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等等。一个原本鲜明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这样被几条标语、口号式的文字符号所代替。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可以被这样几条文字符号所取代,那么孔乙己同样也是迂腐不化、可悲可笑的“老夫子”,同样也是封建科举思想毒害下的牺牲品,抛却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和命运结局不提,仅以人物形象而论,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范进完全等同于孔乙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对于《红楼梦》选文的主题分析走不出“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趋势”。而在人物形象分析中,“林黛玉是作为贾宝玉的同盟者出现的,因而被分析成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光彩照人;而薛宝钗是作为封建卫道士出现的,则被解读为心机深重且虚伪。”[1]这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显然是片面的、单薄的,不能真正打动学生。这种单一而刻板的解读方式曾经一度在我们的古典小说教学中“一统天下”,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养成了“人云亦云”、“唯书是从”的阅读态度。

事实上,“文学现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可以多角度,多侧面解读的。”[2]即使是像范进这样被众人所嘲笑的“小人物”,也可以在他身上找到人性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能够跳出“标准答案”的束缚,将他“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来研究,他一考再考而不气馁,不泄气,说他锲而不舍,其志可嘉,不也可以嘛!总比得意忘形,失意时诅咒整个世界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要强得多吧?”[3]我们不妨尝试应用多种解读方法来分析作品,用真诚的心灵去理解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从中汲取营养,在文学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三、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大多中国古典小说选文篇幅较长,课时有限,但考试题目却涉及不多。于是在实际教学中,面对考试的压力,许多教师往往重视课内对选篇内容的分析,满足于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根本未注意到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小说介绍和欣赏的良好时机,忽略了对学生课外读书的引导。这种课内课外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并未对这些作品留下多深的印象,课后也很少会有人去钻研节选内容以外的整本书。对于学习中国古典小说而言,学生仅仅掌握几十甚至上百回目中的几个片段是远远不够的,绝不可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让他们“走进”作品,去体味经过作家提炼的另一种历史与人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古典长篇小说而言,节选的课文虽短,却也是原著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看似独立成篇,实则与原著有着紧密联系。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课文节选部分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刻画人物的手法,在教学中通常要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细致分析了主要人物的出场,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完成了“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学习任务后,如果把这节选的课文放在原著中去分析,就会发现编者选编此文的意图决不止这些。因为《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总纲,其布局的目的在于介绍人物、交代环境,让主要人物以恰当的方式出场,而节选的课文恰恰担当此任。由此可见,环境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安排无论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来看,都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是“圆形”的,而节选的课文往往只能反映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在在教学中不能只看到人物的现在,也要看到他的过去和今后。只看现在,这是用静止的眼光观察人物,不会看得深远;把过去、现在、今后全看到了,才会有发展的眼光,能有所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联系原著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作者语言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原著、阅读原著的兴趣。

中学语文课本里选入古典长篇小说片段,己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类课文体制一般不大,而写人物往往限于表现其性格特征的某一侧面,故事几乎全是围绕着一件具体的事而逐步展开,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从整体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正因为有这些特点,再加上受课时的限制,在实际教读这类课文时,教师除了简略介绍原小说的梗概及交代故事来由而外,跟教读短篇小说并无显著的区别,简言之,即“就文论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使学生受益。但是,用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又并非尽善尽美。因为这类课文正是所谓“全豹之一斑”,有明显的示例作用,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小说原著的兴趣,以便此后通过自读去感知这些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养成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如果仅仅停留在“就文论文”上,学生的收获就很有限。当然,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而言,读原著是一个长期目标,很难一蹴而就,但我们决不应放弃这个方面的努力,而应该对于阅读原著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学生多打开一扇鉴赏文学风景的窗户,更进一步丰厚了他们的精神底蕴。

    四、正确处理影视问题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集中代表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给当前影视界提供了无尽的资源。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家喻户晓,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不断地更新。这些影视作品对学生熟悉和理解那些经典名著带来了一定的帮助。语文教学本身是情感性、意境性、形象性的综合体,影视作品更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从影视作品中选择相关片段来创设情境,再现人物形象,或作铺垫,或作印证,或作比较,定然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增加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结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段,使学生通过影视画面,更深切地体会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出场和左右逢源的性格特征,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了解。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典小说以长篇节选为主,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原著节选以外的内容过多讲解分析,因此,观看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无疑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好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期待视野是交互性的,我们可能会因为喜爱某部电视剧并进而化为阅读文学作品的期待,或者会因为喜爱某部文学作品并进而化为观赏影视的期待。”[4]同时,在欣赏影片过程中对于人物或情节的兴趣、疑问,也会成为学生阅读原著的直接动力。

不过,影视作品毕竟不能等同于中国古典小说本身。由于影视艺术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再现原著的内容,而且有些影视作品为了吸引观众,采用了“戏说”的方式,虽然增强了影视的可看性,但原著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却受到了损害,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名著改编影视作品的问题,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将其作用过于夸大,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原著和其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欣赏、评论,并逐步使这种鉴赏评价更趋于理性化,使这种鉴赏评价更具有语文的特性,让影视作品成为促进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艺术作品水平的手段。

中国古典小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说的鉴赏源于生活,鉴赏小说的同时就是感受生活的过程。现实世界不仅是艺术世界的客观依据和参照物,也是其直接间接的摹写对象和表现对象。要会鉴赏小说,必须首先熟悉生活本身,这将使得阅读者对生活充满一种敏锐的感觉,并逐渐形成一种生活态度,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文学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明珠,中国古典小说不仅能唤起我们对作品的共鸣,还能带给我们对生活地深刻思考。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国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1] 崔瑞霞.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鉴赏探究[J].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97

[2] 康彦涛. 中学中国古典小说教学研究[J].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9).56

[3] 郝建军. 论中国古典小说的细节描写[J].山西: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31

[4] 沈飞. 有效预习摆脱小说教学困境[J].湖北:文学教育,2009.(4).66

[1] 康彦涛. 中学中国古典小说教学研究[J].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9)

[2] 钱理群. 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J].浙江: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社,2007.(4)

[3] 景洪春.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J].湖北:湖北教育,2002.(7)

[4] 陈金雄. 解读与创构[J].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1)

[5] 崔瑞霞.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鉴赏探究[J].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

[6] 阿英.小说三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 李玉红. “看热闹”到“看门道”——古典小说教学献计[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05.(2)

[8] 郑艳玲.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教学方法的思考[J].山东:菏泽学院学报,2009.(5)

[9] 郝建军. 论中国古典小说的细节描写[J].山西: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10] 沈飞. 有效预习摆脱小说教学困境[J].湖北:文学教育,2009.(4)

[11] 康念春. 小说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J].江西:教育艺术,2009.(10)

[12] 孙杰.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山西: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9.(5)

[13] 胡强.古典小说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山东:时代文学,2008.(12

 

 

【本论文非抄袭】

 

姓名:金洁   工作单位: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地址:岳阳市岳阳楼区弘毅新华中学   邮编:414100   

联系电话:18975006202   电子邮箱:303237135@qq.com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