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论文:(李琴)2018年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18.12.21

学段:初中

学科:信息技术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浅谈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课面临的环境和现状入手,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寻找合适的对策,试图探索一条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之路。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引导式教学 任务驱动法

一、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抑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1]。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需要在特定的计算机教室上课,每个学生分配一台电脑,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前面很认真地讲解具体操作,但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抬头看,而是在下面自己玩电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是面前有台电脑缺乏自控力容易分心,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空洞枯燥,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因此,增添信息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元素十分迫切且十分必要。信息技术的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

二、 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 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普及面越来越广,人们形象地称当今时代为信息时代。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经济层面的技术革新和思路革新,给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科技已经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一大重要组成,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 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信息技术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作为高新科技在社会各层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信息技术成了当前社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中的多媒体、虚拟现实、远程操作等新锐事物更是迅速被运用到了社会生产中。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树立全面培养学生技能知识和加速生活化教学转型的新型教育观念。

(三) 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生活化的教学

新课标改革明确提出,要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必要的生活元素,凸显理论和现实的密切联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理论性过强,很多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必须结合一定的相关实例进行演示操作和具体讲解。多项数据已经证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掘生活实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整体认知,而且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都有一定作用。

三、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具体策略

(一) 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准备完成的总任务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让学生逐步地完成,学生通过完成这些简短、具体的任务,渐渐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内容。比如,在讲解Word排版时,老师可以把整个排版任务分成:文字输入、字体修改、段落格式、文本框、图片及其剪贴画的插入等几个任务。让学生按照顺序依次去完成每个小任务,学生把所有小任务全部完成后,排版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过程清晰明确,井井有条,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有利于课堂的进行。不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而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稍弱,这样很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因此,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使所有学生都有信心学习。

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学习与其它课程相比,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有的的学生则是在中学阶段在初次接触计算机。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照顾学困生,因材施教,运用差异策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包括对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设计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等,从而能够面向整体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视自己,通过相互激励,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互相竞争,激发学习潜力,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设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归宿与导向,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自己的课程目标与单元内容,不过这些内容概括性较高,是对整体教学活动的总要求。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乐学”策略,需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应该将其优化为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乐学”信息技术知识。目前,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倡导素质教育,以技能和知识、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核心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设计理念新颖,不过仅对每个模块设定的有总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并且对各个具体章节以及知识内容的目标与要求,则无法给出相应的规定。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特点进行编写,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通过多个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乐学。

(二) 强化信息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感性存在

中学信息技术这门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也许学生能背下来步骤,但是进行实际操作时,就会漏洞百出,那些记住的步骤就显得尤为空白。因此,老师要多开设一些上机课,使学生多学多练,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

陶行知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说明生活中也有信息教育存在的天然土壤,也给开展生活化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现实和实践可能。有什么样的生活实践,就有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信息已铺天盖地,潜入人们生活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宽带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技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潜入生活,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着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正在信息技术的支点上阔步前进。现代的信息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它们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中坚动力,也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强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将让信息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登堂入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未来的社会进步做了良好的实践铺垫。所在,在信息课堂教学中,要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以信息技术去教,又要引领学生以信息技术来学,更要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做事。例如可以用在不同的橱柜里放置不同的衣物来比喻存储问题。比如上方的大格子空间较大,可以用以放置大件的衣服,而衣柜下方的小格子空间较小,可以放置诸如内衣、袜子等小件的衣物。计算机中的文件存储,同样需要放置和安装不同的硬盘,同时硬盘里面还有大小不一的文件夹,文件夹里面才是我们需要的文件。总之,信息来源于生活,但又改造、革新着生活,其最终的价值取向是为人们的生活实践而服务,所以,只要有条件,就要创造一切可能,让信息技术成为引领生活、走向科学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使信息技术生活化,发挥其生产力和创造力。

(三)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以自主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3]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堂课。在上课之前事先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前后四人组成一组,在上课时,先展示优秀作品,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出本节课内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景教学手段。接着,发布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上网搜集信息,完成导学案任务,其中分阶段让小组成员上台演示,然后提交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及组间评价。期间,老师在学生之间巡视,分层次教学辅导。老师通过分组、小组监督合作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从而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很好的帮助其它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机制,让那些原先不会做作业而偷玩游戏的学生受到同组学生的监督,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有相互检查、监督的作用。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老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即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最后,老师展示学生提交的导学案作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知识点,使用了总结归纳教学法。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分享学习心得,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是我们老师的根本义务,所以,我们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结语:

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如果只学习中考、高考科目是不能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而且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在社会上寸步难行,所以应该重视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还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去。要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各学校必须做出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李勇. 愉快教学的历史追溯与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4):60-64.

[2]高亚平.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04(30):92.

[3]沈忠雷, 施红, 梁瑞.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浅谈[J]. 中小学电教, 2002(7):17-18.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1(2):5-7.

 

文末注明:李琴、弘毅新华中学、湖南省岳阳市岳阳经开区弘毅新华中学、414000、13787301844、172512876@qq.com

本人承诺:本论文非抄袭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