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竞价”带来的课堂表现欲
发布时间:2019.12.17


彭泽佳 

由于课堂问题的设置必须照顾全体学生,所以难度一般不高,旨在督促学生紧跟教师授课步伐,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特别是语文学科,就算是最差的学生,课堂问题或互动也属于“踮一踮脚就能摘到的苹果”,然而有时还是会出现“冷场”、学生配合度不高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思考。

一、任务驱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丰富而细腻的感情,而且又敏感,渴望被理解和重,他们在渴望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自卑、逆反等不良的心理倾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而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驱使,那么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性或者与老师交流互动的行为中会患得患失、害怕失误,害怕别人评价或明笑的眼光,以至于最后羞于表现。

考虑到学生,我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隐含在更多任务中,并增加准备时间,减少答题人数。让学生的关注点从“我会不会答错,别人会不会因此嘲笑我”上转移到“我能不能抢到第一个举手\站起来”这种后果较轻的自我审视上,从而减少学生的犹豫。而随着一个个任务的突破,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学生无形中就会产生相应的成就感,进而学习的兴趣和表现的自信就会油然而生

三、语言激励

决定学生课堂表现是否积极的原因很多,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业的态度均有重要影响。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一直乘承着“低调”“谦虚”的美德。似乎总觉得一个人的行为和语言,低调谦虚一些总比张扬表现要好的多。家长也多要求孩子“乖巧”、“听话”。受如此传统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压抑了

针对这种情况,在语言上我多使用限定词。如“这道题请对自己的答案最有信心的同学回答。”“我只请两位同学回答。”“我数三二一才能举手。”……通过这种语言的侧面激励,唤醒学生的表现欲。并且,马上对其进行积极、正面、有效的评价和适度的物质奖励,如糖果等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行为暗示

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同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被一定的动机所支配。从学生对类似“为什么要学习”问题的回答中,以及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幸苦的学习是源于父母的要求和老师的督促,认为“学习是我的任务”。所以在课堂互动中往往趋利避害,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愿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提醒或可以的点名中甚至会产生不耐烦、厌恶的情绪。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教师行为的心理暗示。

在课前展示的环节,有学生会为了偷懒草草准备,只求敷衍了事。这时我会打断他的展示并表示“很遗憾,你自己放弃了这个机会。”通过类似的行为,暗示学生“你的敷衍或者放弃对别人少有影响,而更多的是自己的损失”。渐渐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质量都大有提高。

对学生而言,一旦他们形成了“学习是我的权利”的想法对课堂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对每一次的课堂互动也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一旦在课堂中有了这样的责任感,课后学生也会更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主动去了解学习内容,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这样由学生掌控的学习过程不仅会使他们思路开阔,获得新知识和新经验,还会使他们信心倍增而觉得“我能学,我会学”。一旦学生真正做到了“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也就真正成为了自己学习的主人。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