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试论《倾城之恋》白流苏形象的悲剧性
发布时间:2019.12.17


宋雨莹

一、白流苏悲剧人生的表现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对悲剧主体内容的三要素,即情节、性格、思想。由此可见,悲剧人物所遭受的厄运是多重要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白流苏的悲剧人生也是如此,其悲剧性表现在墓穴式的婚姻的生活、身不由己的情感和亲情温暖的缺失。

(一)墓穴式的婚姻生活 

白流苏身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是当时国际著名的金融贸易大都市,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在战争等复杂形势下,这个经济高度繁荣的人间天堂正处于盛衰交替之际,阶级分化严重。白流苏所在的大家族白公馆也地处上海一隅,白公馆内的生活总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这样落后的、封建的、压抑的白公馆,直接影响到了白流苏的人生轨迹,使她的人生充满悲剧色彩。

首当其冲的是她的第一段婚姻,这段婚姻完全是封建婚恋观影响下的产物。白流苏作为旧式封建家族的小姐,对于婚姻没有自主权,从小灌输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让她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次,这段婚姻是顺从父母之命的结果,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可言的。这场婚姻的出发点只是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白公馆,是从家族利益角度出发的。白流苏只是谨遵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的封建伦理观念,完成这场充满目的性的婚姻。这场婚姻也可以说是一场旧社会制度和思想影响下的旧式婚姻。

然后,再看到她的结婚对象唐一元,唐一元出身暴发户的唐家,是个典型的遗少。表面上他接受了洋派思想的熏陶,内里却依旧没有丢掉封建制度的糟粕。他的身上既有封建旧思想的残余,又染上了新派生活中的种种陋习。他招纳小妾,在外面吃喝嫖赌,他还自私无情,嫁过去的白流苏不光要忍受丈夫的风流多情、花天酒地,还要忍受他的拳脚相向。饱受精神和肉体摧残的白流苏,开始反抗和自救,通过离婚这一手段摆脱了这段婚姻。在当时的背景之下,白流苏这样一个骨子里根植着封建思想的女性,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出格的、大胆的,是当时社会不能容忍的。可见这段婚姻给白流苏带来的伤害之深,离婚这个决定本不该是她的性格所做出的。这段婚姻失败的程度可见一斑,丈夫对白流苏的摧残和压迫可以说是到了极点,被逼上绝境的她不得不做出离婚的选择。离婚后的白流苏也没有摆脱悲剧命运,新旧交替的社会,让她接触到了新思想,但她没有完全蜕变,女性独立思想意识尚在萌芽阶段。这也使她不能够彻底融入这个社会中,做不到自己独立生存,只能回到白公馆中,她刚跳出婚姻的坟墓又退回到毫无亲情的白公馆里,继续着她的悲剧人生。

(二)身不由己的情感处境

在婚姻中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白流苏,想通过与范柳原的恋爱来进行自救,这也是十分天真的。在整个博弈过程中,白流苏可谓是处处被动,有苦无处倾诉,身不由己。

1.充满算计的恋爱

白流苏在与范柳原的情感里,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她掌控不了这段感情的方向,主动权一直都在范柳原手中。所以她步步为营,处处充满算计。

白流苏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并充分发挥它,将它作为自己精心算计中的重要筹码。本是说谋生亦谋爱,谋爱亦谋生,但在白流苏这里,社会现实的消磨令她只余下了谋生。在她的情感观里物质条件是远大于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白流苏这一女性形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之下,只能通过谋爱进行谋生,婚姻只是她们为了生存的手段。所以这场爱情从始至终都是处在算计中的。

2.处处被动的情感

白流苏在和范柳原的情感博弈中是处处被动的,她不能够掌控情感的方向。与其说是回到上海是流苏为了得到婚姻而采取的策略,不如说是因为白流苏发现范柳原无意婚姻而怀疑他的真心,这才不得不悲哀地全身而返。白流苏不仅爱范柳原,而且也会为爱情而备受煎熬,因爱情而变得隐忍又无畏。情感的被动令她伤心不已。

其次,是她回到上海后,再次体会到白公馆的冰冷无情,亲人们没有丝毫的关切之语,只有冷言冷语的嘲讽和不断施加给她的压力,再加上她自身容颜的不年轻,也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她的内心是备受煎熬的。此时,范柳原的电报传来,白流苏的心理防线彻底倒塌,对物质追求的需要,家庭给她的压力,自身年华的逐渐逝去,多方面的压力迫使她只能妥协。各方面压力的重压之下,妥协是必然结果,她从未掌握过主动权,一直身处被动之中。

3.无爱的婚姻

白流苏和范柳原这场以算计伊始的情感,最终成就了一场无爱的婚姻。故事的最后,白流苏的婚姻梦终于圆满,城市的陷落促成了她和范柳原的婚姻。然而婚后的范柳原再也不同以往,他那些迷人情话都说与了其他的女人,白流苏是惆怅的。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因为范柳原的性格和经历使然。常年生活在国外,养成了他风流多情的性子。他对白流苏兴趣,首先源于白流苏自身姣好的面容,其次,是他热衷于这样的爱情游戏,他享受追逐过程中的乐趣,白流苏的矜持和不露声色更加激发了他的游戏兴致,激发了他的征服欲望。他和白流苏的结合是他意料之外的结果,是一场偶发事件。

(三)亲情温暖的缺失

生活在白公馆的白流苏一刻也没享受过亲人的关心与爱护,相反,她不断地被自己的兄嫂算计压榨,导致她的人生十分凄凉。

先是她的兄嫂们,首先将她当作拯救家族的棋子,在腐朽的白公馆开始走向下坡路时,兄嫂将白流苏推了出去。通过白流苏的婚姻来挽救白公馆,封建观念的压迫让白流苏只能听从安排。兄嫂的眼中重视的只是大家族的首要利益。再后来,离婚后的白流苏又被兄嫂们当作挣钱的工具,兄嫂将她带回的钱财败光,而后又逼迫她回去做个寡妇,以继承前夫的遗产,继续榨取白流苏最后的利用价值。当白流苏以离婚七八年作为理由拒绝,并利用法律武器进行反驳时,依然遭到了三哥的反对,三哥用三纲五常,天理人情这些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着白流苏,全然不顾她的处境。其他的亲人面对她的反抗,不是帮她说话而是诋毁她,一本正经的说是因她的晦气导致娘家钱财被败光,诋毁她是个天生的扫帚星。这时的流苏内心已是处于崩溃边缘。

然后是白流苏的母亲,她同样是旧制度下的受害者,她想要疼惜自己的女儿,想要帮助她,却没有这个能力。白流苏的母亲也是典型的传统女性,遵循三从四德这些封建伦理观念,当白流苏受到兄嫂压迫时,母亲是有心无力,即使想要帮助白流苏说句公道话,但封建思想的制约,家族掌权者的压力使她无能无力。当伤心欲绝的白流苏跪倒在母亲床前寻求庇护,母亲留给她的只有凄凉的背影。

白流苏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封建礼教的压迫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影响深远,尤其是男权社会的控制。中国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便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和国度。因此,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是一部以男权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中国宗法制度绵延了几千年,在这样的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传统里,女性没有任何话语权,失去独立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女性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婚姻。婚姻成为了她们摆脱现状,融入社会并被社会接纳的手段。

《倾城之恋》背景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此时的上海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封建思想和新潮思想碰撞激烈。白公馆正是当时守旧思想的代表,文中为了体现它的固守传统,白公馆内的时间都比外面晚一小时。里面的人将自己封锁在公馆内,固守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全然不顾外面的世界的变化。很显然这是一个守着祖上产业坐吃山空的没落守旧家庭,外面的新思想、新变革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激起一丝的涟漪。新思想的变革之风吹不进固步自封的白公馆里,虽然白流苏接触到了女性独立思想,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并不能彻底洗刷殆尽,她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对婚姻的寄托。

在婚姻关系上,封建礼教要求女子遵循出嫁从夫、既嫁从夫的封建伦理观念,要求女子学习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以牺牲妇女的婚姻幸福为代价,来维护旧式婚恋观。白流苏在第一段无爱的婚姻里的挣扎和反抗被人当做败坏风俗,不守妇道的表现。白流苏通过努力结束了第一段悲惨的婚姻,逃脱了白公馆的压迫,找到了稳定的物质生活,也仍然没有逃出封建制度的五指山。她始终是沉沦在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旋涡无法逃脱这正是导致白流苏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

(二)自身性格的原因

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曾提出: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韩信有了能屈能伸的性格带成就了宏图霸业,西楚霸王项羽虽勇猛过人,但他却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性格上的狂妄自大和优柔寡断,以致于输给了出身低微的刘邦可见性格的重要性所以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是有据可循的。白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除了环境等原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自身复杂的性格。

白流苏是一个内旧外新、新旧并存的人。在旧社会里,白流苏离过婚,归家后在与哥哥据理力争的时候能够将法律搬出来当做自己的“防身武器”,在七妹相亲会上还能若无其事的和七妹的相亲对象范柳原跳舞,情感上的妥协后还能坦然地与范柳原同居。这些所作所为让她看起来并不像个传统的女性,更像是接受新思想的新女性。可是,白流苏终究是出身封建家族里,并接受封建伦理观念熏陶下长大的中国传统女性,她的骨子里所根植的依旧是保守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整部作品里,读者们不难看出白流苏作为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她的三哥、四哥们讨论白流苏今后的归宿问题时,而白流苏作为当事人,却没有发言的资格,没有人在意她内心的意见想法从三哥和四哥的所作所为来看,不得不说女性的解放和独立放在当时环境,还是任重道远的,那个年代女性虽然有独立解放思想的萌发,但想要真正的独立显然是不可能的。其次,白流苏自己也认为,女性的地位是从属于男性的,七妹相亲宴上她的所作所为,在她自己看来是很满意的,范柳原的青睐让她有种别样的优越感。在她的潜意识里,异性的爱变成了衡量女性存在价值的重要尺度,所以白流苏对男人、对婚姻都存在非常大的依附性,“结婚”成为白流苏眼中唯一的出路,所以白流苏费劲心力地与范柳原周旋,这样的行为不单单只是为了报复封建腐朽白公馆,表达自己对白公馆的不满,这还是白流苏视为救命稻草的存在,成为名正言顺的“范太太”不仅可以出尽心中的这口气,还能获得经济上的安全和家庭归属感,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变她在娘家寄人篱下的处境。这样新旧思想交织影响下的复杂性格也使她的情感充满悲剧性。

(三)家庭环境的冷漠

中国传统的大家族是以父系血缘和姓氏作为纽带而生存和延续的,女性在这其中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样的关系使得女性地位低下。另外“传宗接代”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下的家庭中普遍存在,由此引申出的重男轻女思想也是影响深刻,子女性别也同样影响着在家族中的地位。因为传统中国是男子抛头露面、当官谋利,女性只是家族的“附属物品”,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些字待闺中的封建世家小姐,通常被家族们当做拉党结私、谋取利益的工具。她们的婚姻都是大家族之间利益权衡的结果,而非自己的真实意愿。

白公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封建传统大家族,它所映射的正是当时遵循守旧制度下的家族的缩影,这也使得其中的人们深受封建伦理观念影响,骨子里根植的封建思想令他们固步自封,拒绝新思想在原地停滞不前。白公馆也更加的腐朽不堪。白流苏就是白公馆利益权衡下的牺牲品,她的婚姻是为了拯救没落的家族而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为了她自身幸福考虑。离婚后的白流苏更是饱受家族的冷眼,在传统伦理观念中,女子出嫁从夫,理应顺从丈夫和婆家的要求而不是做出离婚这样出格大胆的决定。大家族最注重的便是在外的名声,白流苏这样离异的女子在这其中本就是不被容忍的存在,再加上离异使她失去了利用价值,她在白公馆的处境可以说是十分微妙了。白公馆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封建传统家族,并不是白流苏所期望的温暖的庇护所,而是冰冷无情的家族环境。

三、白流苏形象艺术价值

白流苏是张爱玲笔下一个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通过张爱玲独有的笔法展现了白流苏的悲剧命运。笔者探究白流苏这一女性形象,除了了解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更要深究这一形象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白流苏形象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旧交替时代女性典型代表

白流苏是当时新旧交替时代背景下的典型的女性形象代表,她的典型性突显在她矛盾的性格上。她身上有当时旧社会女性所不具有的一个行为,也就是懂得自救。她的第一次自救是她的第一段婚姻,在遭受到第一段婚姻带来的折磨时,她敢于离婚来摆脱折磨。但离婚后的白流苏没有独立生存,继续回归到腐朽黑暗的白公馆。这里也体现出白流苏性格的矛盾性。第二次自救是和范柳原的婚姻,她的出发点依旧是旧式思想里的依附男性,从而谋求解脱,不是靠自己独立生存进而彻底自救。这里也能看出,正是当时新旧交替社会的影响,反映到白流苏身上表现。从她的身上体现了旧时代女性面对不公的抗争,但她骨子里并没有抛弃旧社会的糟粕,彻底走进社会,接受新思想的变革,所以她的两次自救都没能彻底跳出封建社会的束缚,而是继续回到原点,这也造就了她悲剧的人生。白流苏的人生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而是她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妇女的共同命运。

(二)对封建旧制度的控诉

封建旧制度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传统女性,它也决定了白流苏们的悲剧命运。她们身无长物,在家族里没有话语权,在夫家饱受折磨。即便是她的反抗,也只是从依附家族变成了依附男性来寻求自身的解脱,这样的反抗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封建制度剥夺了白流苏的婚姻自由,她只能听从家族的安排,去和陌不相识的人结婚。因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压迫,她没有反抗的权利。再到后来备受夫家折磨,反抗的她好不容易结束这段婚姻,也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回到封建的白公馆中,忍受亲人的冷眼。这些都是封建旧制度压迫的结果。

  

本文中我们对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在张爱玲的笔下,白流苏悲剧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有个人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还有时代方面的,有些悲剧命运是由一方面原因造成的,也有些悲剧命运并非一个因素所致。在描写白流苏这一个悲剧的女性时,张爱玲融入了其自身“苍凉”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特殊感悟。在其身处新旧时代交替之际,依然深切关注着社会上众多女性的命运,并用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她对人生尤其是对女性的人生与命运的特殊感悟。可见,张爱玲笔下白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并非是完全偶然的,这样的结局也恰恰是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