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关于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两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16


王有芝

课程专家方智范教授说:“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这是一道‘铁门槛’。”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文本解读的“两度”,笔者将其解释为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两者是从纵横两方面对文本进行挖掘,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只有充分挖掘文本的“两度”,才会使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知识和更加广阔的视野,才会真正去感受到文本带来的魅力,感受语文的美。

关于文本解读“两度”的途径

近年来,语文界众多教学专家越来越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并且就解读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笔者将从如何对文本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引用诗词,增强语感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适当的引经据典能有效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大量的诗词引用能极大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在董一菲老师教学的《诗经·子衿》中,讲及对字词“城阙”的理解时,董老师适时地补充唐代诗人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在讲及探究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基调时,学生说道凄凉、惆怅等词,董老师立马补充屈原的诗词《离骚》,在讲及“青青”的颜色时,董老师及时补充李贺之诗“黑云压城城欲摧,”随时随地地补充课外诗词,在隐形之中就唤起了学生的旧识,同时对新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

解读汉字,加强底蕴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从笔顺到书写方式,从偏旁部首到汉字的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穿插中国汉字的精髓,将会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祖国汉字的了解和自豪感。 在对字词进行认知时,讲到“子衿”一词,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董老师便指导从偏旁入手,“衿”字是一个衣字旁,显然,这个词的意思便与衣服分不开,从而了解到子衿原来是指一人,从而引导学生来了解中国汉字的意义。

穿插艺术,感知韵味

课堂教学中,艺术的穿插是为了补充和扩展文本之外的美感,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让学生对春一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董老师选择了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根据波利其阿诺的诗歌创造的一幅蛋彩画《春》,这幅作品讲究色彩美、线条美、对称美,通过对油画的展示,学生从更深层次加深了对“春”一词的内涵,丰富且极具美感。

探讨文化,升华主旨

通过对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挖掘文化含义,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最高层次。在探讨文本中主人公抒发的情感时,董老师对相似文本进行了类比,她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选择了俄国著名诗人茨维塔耶娃所作的《我要从所有的时代》,分析出西方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直白强烈,而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而不外露,从中国古今文化对比的角度进行类比时,董老师选择了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孟德对“子衿”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样的类比,增加了对文本解读的广度,使学生能站在古今中外文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理解。

关于文本解读“两度”的意义

1、能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孙双金老师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对文本深度和广度的解读,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当教师能抛开教辅,潜心研究教材,对自己持有的文本进行深度和广度个性化解读时,他所拥有的课堂一定是熠熠生辉的,且将自己了如指掌的独特感受向学生传达时,学生也会发出智慧的火花。

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

视野,是建立在语文与生活的桥梁之上的。如何拓宽学生的视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本广度的解读。现在盛行的语文主题教学,在讲授一篇文章的同时,教师会选择同类型的文章题材同步进行教学,朱德先生所著《回忆我的母亲》,分析母亲的形象,笔者作出的处理是将《五百里》和《萱草的柔情》同步推进,让学生去概括母亲的形象,这样三篇互补的文章会更加丰富母亲这一形象,使学生在认识上更加充分。

能有效增加学生的厚度

学生的感性认识经过一定程度的内化必然会转为为理性认识,当理性认识逐步增加时,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势必会更加深刻,这样无形之中会增加人生的厚度。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所挖掘出的亮点势必会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若想在语文教学上有所建树,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解读文本的能力,只有深入解读,力透纸背,真正走进文本,才有可能挖掘出文本背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