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论《庄子》的形象思维
发布时间:2019.12.16


孟雪

 要:《庄子》是我国文学的一大瑰宝,前人对它的研究已数不胜数。由于对《庄子》形象思维的原因前人已经有所探讨,遂本文仅就其形象思维的表现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略作论述。

关键词:《庄子》、形象思维、表现、影响

 

如我们所熟知,《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于寻常言论中表述了儒家的思想。而《庄子》比之《论语》的贴近生活,则更具有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最富于创造性。”正是这种创造性,成就了《庄子》的经典,使它在继《诗经》、《论语》等先秦著作发展之后,成为中国文学的又一大闪光点。它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德经》的道家学说,同时又另辟蹊径,开创了道家哲学的新气象。为了这种开创,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哲学观和世界观,在书中他塑造了诸多的形象,以一种立体的形象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形象思维的表现

(一)人物形象

《庄子》中形象思维的主要表现是它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庄子》中的主要形象,这里面包括有道家人物、孔孟等儒家人物、历史人物和普通百姓。

首先是道家人物。在开篇的《逍遥游》中,庄子就指出“至人、神人、圣人”三个道家人物形象: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句可说是整篇的总论之语。“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才能真正走上道家的正道。这里的“至人”没有自己,已经与道化为一体。“神人”无为,但是这种无为就是有为,他以无为的行为达到了有为的功用。“圣人”追求朴实,虽说是歌颂载道,但又民无能名,所以无名。这三者都是道的化身,实际上是一体的。作者在首篇就塑造了道家三种典型形象,阐明自己对道的理解。庄子不是一板一眼地条条框框地论述道家的理论,而是运用塑造这样生动的道家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对道的理解,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思维让读者充分理解到什么是道,怎样的人物才是道家的理想人物。

其次庄子还塑造了孔孟等儒家人物形象。庄子虽然不赞同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观点,但是对孔子的人格方面还是怀有敬佩之心。《人间世》中: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医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仲尼曰:“,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

这一段庄子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主要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点,此时的孔子及其弟子在庄子的笔下为庄子的理论观点服务,其对话所包含的道家思想有无为而治、心斋、坐忘等。颜回去拜见孔子,请求出使卫国,理由是卫国的君王现在行事独断、不把人民的苦难当回事。他曾经听到孔子说:“治国可以离去,乱国要留下来医治,因为有病的人才需要医治。”所以想要去卫国劝谏国君好好治理国家。孔子教导弟子们对待国家的方法是治国去之,乱国医之。其深刻的道理不名自现。安定和平的国家要及时地离开,发挥自己的用途到动乱的国家去解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体现出孔子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

但是在《盗跖》中,庄子又对孔丘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作者塑造跖这样一个大盗的形象,通过跖与孔子对话,对孔子的教育及影响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认为孔子提倡忠孝仁义造成了人性的愚昧和人世的祸乱,所谓的名利富贵都是蒙蔽人性、扰乱人世的祸患。我们应该予以摒弃,要保持平和适当的处世心态和人的自然本性,这样才可以避祸养生,依道而行,向最崇高的道的方向前进。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比如: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

孔子被跖的言语行为吓到,一拜再拜,快速逃走,出门上车后三次都没有抓住缰绳,眼前一片模糊,看不见东西,就连脸色也如死灰一样,依靠着车轼低着头不能出气。一系列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把此时的孔子的样子描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庄子对孔子的讽刺之意。

再次,庄子还表现了许多历史人物: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庄子把虚寂无为的思想形象化成象罔,比喻求道于聪明辩论则会失其真,反之自然无心则能得之。同时也塑造了黄帝这个历史人物形象。黄帝是领导者,却不明白道的虚静、无为的思想,疑惑什么都不知道的象罔怎么能找到玄珠。庄子在这段文字中塑造的黄帝形象与平常人们心目中的黄帝形象是有一定区别的。

最后,庄子还塑造了一批普通百姓的形象。比如庖丁、运斤成风的人、佝偻承蜩的人。他们是普通的民众,但是并不平凡,他们都拥有一定的技能,有一些过人之处。例如庖丁: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段细节描写生动自然,突出了庖丁技能纯熟。为我们展现了庖丁这一劳动者形象。还有佝偻承蜩的人,他拿根棍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是为了等待蜩飞到他的棍子上来。这事看似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首先要做到心静,然后才能行为静。庄子塑造佝偻承蜩的人的形象,就是为表达“心静”的思想服务的。

(二)动植物形象

《庄子》为充分表达其道家思想,还塑造了许多有趣的动植物形象。例如《逍遥游》中的蜩和学鸠,《徐无鬼》中“猴子逞能”的猴子形象,“井蛙与海鳖”中的井蛙和海鳖形象,“涸泽之鱼”中的鱼等等。其中《逍遥游》中的蜩和学鸠的故事: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蜩与学鸠嘲笑大鹏,他们以小者之见来衡量大者的行为,真是井底之蛙!

再如《徐无鬼》中“猴子逞能”: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 ,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猴子自以为能巧聪明,在吴王面前显现,结果却落得被人射死。庄子借此猴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聪明也不可骄傲,应该做到大智若愚,才能达到最后的成功。

(三)其他形象

《庄子》的形象思维还表现在他塑造了其他一些无生命物质的形象。如“忽”、“攸”、“混沌,还有影子等。这些无生命物质的形象丰富了庄子形象的塑造。为庄子更好地表述其道家理论作了精彩的补充。

《庄子》形象思维表现在书中的各个角落,庄子形象塑造阐释道家理论,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形象思维的影响

文学创作的艺术,创造人物与‘典型’的艺术,需要想象、推测与‘虚构’。文学创作需要想象,需要塑造形象来为文学的表达服务。庄子就是运用形象思维来表现道家理论及其浪漫主义的。它的形象思维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阮籍、嵇康的浪漫主义色彩就是以庄子为旗帜的。

汉代经学的《韩诗外传》就直接缓用了《庄子》中的人物、故事等资料。把它的任务形象塑造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比如他把《庄子》中有关曾子的故事增加了许多色彩,使之更加生动: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卷一第一章)

唐代浪漫主义大师李白也深受其影响,诗中总是充满浪漫色彩,形象的塑造也具有浪漫主义。

宋代的苏轼之词气象宏大,为宋代词人之冠,而他也说:“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由此可见庄子浪漫的文学形象塑造之巨大影响。

 

综上所述即《庄子》形象思维的生动表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庄子的形象思维是独特的,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后人对他的形象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发展。庄子形象思维是对先秦文学的开创,也是后代文学学习借鉴的榜样。

 

 

注释:

①孙以楷、甄长松《庄子通论》第4页,东方出版社,1995

②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参考文献:

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张恒寿《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