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浅谈对中学德育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9.12.12

 

【摘要】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本文对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措施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爱国教育;按需施教;家庭德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德育工作陷入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德育工作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整个社会大环境不佳,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着 “重智轻德”的倾向,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德育教育及实践的效果不佳。

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 
中学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这样,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至负效果的。
三、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的缺失。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都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德育的组织者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分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本世纪的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一方面儿童的主体性泯灭了,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另一方面又脱离了积极的文化内容,使道德教育变为纯粹的形式。这里反映了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严重后果。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产生了如五天的学校道德教育抵不过两天社会影响等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五、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 
中学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学生来讲,只能肤浅的违心的理解它。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觉悟程度、认识能力、道德水平和境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程度和水平,显然是不切实际和不合适宜的。 
当代的中学生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学生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愿接受训导式唯书、唯上、唯长的教育,乐于以平等、民主和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②喜欢独立,求实精神大大增强,不喜欢机械、空洞的说教,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③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接受美的熏陶,创造美的生活,不愿意接受乏味的、教条的、抽象的伦理教育。④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判断,但独立能力明显不足。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积极倡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应建立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系统;发挥学科渗透德育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德育小气候;努力构筑良好的大环境;形成师生参与的全员德育管理网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的影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从而走出困境,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一)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碰撞,硬性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这要求教师必须饱含真情,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创设一种情境,制造一种氛围,如和风细雨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无论是语文课中讲到人物形象的美丑、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是历史学科中谈到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卑躬屈膝的屈辱史、忠臣英烈的悲壮和奸险小人的可耻;亦或政治学科中提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现实中人心不古的缺憾,教师都应用一种如江流般深沉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潮起潮落,使学生如临其境,深感其情。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3、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访问老红军老将军;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 “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二)按需施教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好。教育如能触及学生内心世界最敏感迷惑最需要答案的部位,所留下的痕迹是最深的,在情感上所产生的磁化效应也最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洞察学生内心。

1、深入了解,有的放矢。各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能力、行为方式都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家庭条件、生长环境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无论是家庭状况还是自身生活条件。要和学生促膝细谈,深入到学生内部,要真正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所以,班主任要对自己的班级情况、各个学生的思想素质有明确的洞察能力,对学生们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遇到的困难能够及时处理。

2、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班主任在转化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正确肯定学生存在的优点,尤其在和差生谈话时,要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差生勇于面对自己缺点和错误的勇气和信心,并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方法和做法指导。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注重心理疏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大部分学生变得自私自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而为班级出力的像学校安排的劳动任务,卫生打扫或者联欢晚会表演节目等,就想方设法的躲避。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一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受到老师的批评,就耿耿于怀,意志消沉,自卑低落。所以班主任要正确了解学生思想现状,适时地组织一些活动或班会来调整和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夸夸我的同学”、“教师节联合会”、“给自己一方蓝天”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和友爱,学会付出,锻炼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受痛苦、压力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乐于奉献,拼搏向上,敢于竞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发展。

4、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观、价值观、生活馆、世界观和金钱观等,例如:带领学生到社区开展社区志愿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发展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道德示范

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道德示范是较好的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以多媒体的方式放映一些有关道德的事迹,在视觉的接收下,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能力,体验道德的伟大魅力。还有如在校园里,有人随地扔了垃圾,老师就应告诉他随地扔垃圾是不合环保理念的行为,讲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小事也是对学生道德观的考验,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在以后的日常行为中注意到自已不当的行为,进而进行自我改正和自我行为的调整。老师还应当在讲述其他学科的过程中,注重对道德情感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以及注重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还有在学校中,教师还应注重视展览参观对学生道德的感染性。如对有关道德图片的展示,可以加强学生心理道德感的升华,进而加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模拟示范在道德教育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该注重此种演示对学生道德的培养。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庭教育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素质,团结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我认为家庭德育教育中应该:

1、注重文明礼仪教育。孩子的行为举止,既显示出各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教育水平。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品德的培养。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上再合适不过。

2、注重关心爱护但不溺爱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绝不能溺爱。比如孩子回家告诉家长今天同学打他手了,这下不得了啦,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气势汹汹找到学校,不问前因后果,质问“谁打了我孩子,我要打回来。”试问,这种教育方法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的恐怕就是娇气、蛮横无理、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与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值得每位家长深思。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热情,关心父母和他人。父母应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又培养了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过分的满足孩子需求容易引发过高的欲望,养成贪婪恶习。一旦家长无法满足,致使难以管教。当然,对孩子合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尽量满足。如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书画及必要生活用品。总之既要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3、注重严格要求与和谐相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家长认为严就是厉害,对孩子要给好心而不给好脸,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教育好。有的认为严就是不听话就要打骂,赞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对当今的孩子采取这些是难以奏效的。如果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不远接近父母,对父母敬而远之,更不与父母交谈,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所谓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若要求过高,孩子经过努力无法达到,就会丧失信心。

4、注重挫折教育,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风暴雨,捧在手里怕痛的爱子观,会促使孩子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古语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少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培养高尚品行情操和良好气质的关键时期。而养尊处优,把享受寄托在他人劳动之上,就会不思进取。优越的家庭条件可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绝不能给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负责,不是说你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的多好,就叫负责了。负责,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负责,是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负责,是对孩子人生蓝图负责,对孩子未来负责……。负责与否,决定了孩子成为一个一无是处,还是坚强独立,独当一面的人。

 

俗话说先成人再成才,德育教育对学生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为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学校要明确德育目标和规范;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与互相沟通,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榜样;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义建.浅谈中学德育.《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

2、贺伟.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0

3、徐莉萍.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学周刊》,2011

4、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

 

姓名:陈思斯

单位: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